1. 首页
  2. 队伍建设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队伍建设

战“疫”一线的西法大辅导员(六)

  • 来源:学工部
  • 发布者:学工部04
  • 浏览量:

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彻底结束,数千名“逆行者”用赤诚、无畏书写了一个个鲜活的榜样故事。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向前线传递爱与祝福,诠释着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在西法大,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心用情滋养学生心灵,以实际行动守护学生健康,认真书写着疫情防控答卷。他们就是24小时默默坚守在学生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学工干部。经济法学院李小斐老师便是其中一员。

做实疫情信息排查,当好学生的知心人

疫情发生后,李老师立即调整状态,迅速投入防控工作第一线,微信、QQ不停歇的提示音和手机不间断的通话是她每天生活的真实写照。每一条信息都牵动着两颗心,就这样,她与320颗心紧紧连在一起。每天面对320名学生的信息,她要仔细地收集、筛查、汇总、报送。

耐心、细致、求精是李老师始终坚守的工作作风。疫情摸排、防控宣传、心理疏导、信息报送、联系家长,每一个环节都事关学生安全健康,每一项工作她都以“战时标准”来完成。李老师说:“疫情统计排查是个精细活,认真、细致、耐心、反复是关键”。有时学生不是很理解,有时学生熬夜睡过了,有时要反复联系家长,她总是能耐心的确认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她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疫情信息排查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基础。


遏制疫情,防控为首。李老师每天都会向学生进行各类防疫宣传,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防护。每当遇到特殊问题,她仿佛有“强迫症”般,努力争取第一时间解决。每一次突发情况的处置,都是一次心灵的抚慰与碰撞。李老师及时有效的正确指导,增强了学生的防护意识,也在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把真真切切的温暖送给了学生。

做细心理健康教育,当好学生的贴心人

战胜疫情离不开健康的心理支撑。针对留校学生、返乡学生、特殊困难学生等不同群体学生,李老师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及时化解学生心理困惑,疏解学生不良情绪,引导学生齐心协力打赢心理战“疫”。

在摸排中,她发现有学生情绪糟糕,便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劝导安抚学生。她笑着说:“其实我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看到自己的学生心情不好,无论如何也要抽时间和他们聊聊天,这过程中家人真的给了我很多体谅。”她温暖的笑容背后或许是一边抱着手机与学生聊天,一边拍着孩子入睡。正是这份“无论多忙也要跟他们聊聊”的坚持,才能让李老师对学生心理建设有更多的体会,才能指导学生获得校园心理情景剧一等奖。


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就是日常的点滴中汇聚的。今年寒假,有1名学生由于特殊情况无法回家过年,因疫情防控被隔离。在日常一次次谈心谈话中,她了解到学生虽家庭经济困难但特别要强。为了帮扶学生,学院党委书记李建梅老师和李小斐老师以支部名义进行捐款,缓解了学生“燃眉之急”。这些工作看似平凡,但李老师的贴心和真诚为学生搭建起了通往阳光之境的暖心桥。

做新思想价值引领,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疫情防控期间,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难辨真伪,极易影响学生对疫情的认知,产生恐慌情绪。为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李老师组建了网络党支部、团支部,线上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向学生及时回应网络上关于疫情的不实信息,引导学生们理性判断各类信息,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李老师深知“这份荣誉时刻提醒自己要懂得坚守,勇于奋进,坚持把工作做到更好”。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正确认知,她主动联系学生骨干,动员他们积极承担责任,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开展同辈帮扶与引领,及时廓清了学生的认识误区,营造了绿色文明的班级网络生态。

李小斐老师是我校辅导员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她的日常工作是整个学工队伍的缩影。在这场战“疫”斗争中,他们默默地坚守在平凡岗位,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学校的温暖送给学生,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里,以毫无怨言的实际行动筑牢了学生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