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说|聚焦育心育德,推进心理育人
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王娜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心理育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中更好地发挥心理育人作用,必须做到育心与育德有机统一。只有铸牢育人之基,才能促进育德实效;只有深耕育人之本,才能提升育心品质。育心与育德相互影响、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深耕育人之本,促进育德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认识自己、理解他人、适应社会的学问,能够加深大学生对思想、心理、行为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的认识和分析。当前“00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网络发达,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形成了个性鲜明、敢于创新、思维活跃、自信张扬的性格特点,但同时也存在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等特点。从小过于安逸的生活环境、父母日常教育中的过度保护、未经历过大挫折的人生经历,让他们在面对各类压力和自身复杂的情绪问题,往往不能够有效调节,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在遭受打击后,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自己失去信心,面对挫折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蕴含着大量思政元素。辅导员作为离学生最近的人,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比如在与深陷自我怀疑或倍感沮丧的学生谈心谈话过程中,学生会提出“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意识;比如针对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自我中心倾向严重、过分苛求他人等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从唯我独尊变为心有他人,学习在自己与他人中寻找平衡点;比如面的挫折应对能力弱、情绪管理能力差的心理问题学生,在谈心谈话中从具体的问题中着手,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二、铸牢育人之基,提升育心品质
辅导员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除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外,还需要深耕育人之本,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意识和能力,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家国情怀、奋斗拼搏、责任担当等中国精神。比如传统文化中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论述,都蕴含着育心的核心内容。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疾病,在这场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也蕴含了丰富的育心内容,在此次疫情中展现出的生命至上、家国情怀等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面对人生、注重人生价值提升等内容相融相通,互相印证,是进一步提升育心品质的保障。
三、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要落实好心理育人工作,必须把“育心与育德相统一”这一理念贯穿日常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紧紧抓住班干部“主力军”、宿舍“主战场”、谈心谈话“主渠道”,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一是将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在日常管理中,向学生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发挥心理健康课注重实践和体验的优势,从学生心理成长中的问题导入,巧妙运用生动形象的思政事例阐释心理健康知识,让心理健康课程有情有义、有爱有温度,做到灌输与渗透相行并进,从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通过线下线上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心理育人效果,增强对家国情怀、责任和担当的认同,厘清小我和大我的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
二是将实践与评价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实践的学科,注重效果评价和信息反馈,课程思政同样注重育人效果评价,育心与育德的统一性就是这门课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相融合方能够被学生自然接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发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辅导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一员,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育德本领,提升育心能力,做到育心与育德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